医疗厂洁净车间的温湿度控制是保障药品质量与生产安全的核心要素。根据《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及ISO14644国际标准,医疗厂洁净车间需依据生产工序与产品特性设定差异化参数:
一、一般标准
空气洁净度为百级和万级的车间,温度应控制在20°C至24°C之间,相对湿度保持在45%至65%。这个温度区间接近人体的舒适温度范围,能使操作人员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同时相对湿度的控制也有助于防止静电产生以及微生物滋生。
空气洁净度为十万级和三十万级的车间,温度范围为18°C至26°C,相对湿度同样维持在45%至65%。虽然这两个级别的洁净度相对百级和万级较低,但在一些对环境要求相对没那么严苛的医疗产品生产中,这样的温湿度标准既能满足生产需求,又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能耗成本。
二、特殊生产工艺的温湿度标准
当生产工艺有特殊要求时,温湿度标准需根据具体的生产工艺来制定。疫苗类生物制品的生产车间对温度和湿度的要求极为严格,需要精确控制在22°C±1°C,相对湿度控制在50%±5%,以确保产品的稳定性和有效性。
高精密医疗器械的组装车间,不仅要保证高度的洁净度,温湿度的精确控制也至关重要。车间的温度或许要稳定在23°C,湿度控制在52% 左右,为产品组装提供最适宜的环境。
三、人员净化室的温湿度标准
人员净化用室作为人员进入洁净车间前进行净化的区域,其冬季温度为16°C至20°C,夏季应为26°C至30°C。主要是考虑到人员在不同季节的生理感受以及着装情况。而在夏季,外界气温较高,降低净化用室温度能让人员在进入洁净车间前有一个过渡,缓解因温差过大对身体造成的不适,同时也有助于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
四、温湿度对医疗产品生产的影响
不合适的温湿度可能导致医疗产品出现各种质量问题。在高温环境下,一些塑料材质的医疗器械可能会发生变形,影响其尺寸精度和使用性能。
在药品生产过程中,干燥、制粒等工艺环节对温湿度的要求非常严格。如果湿度不合适,药物颗粒的流动性可能会受到影响,导致在灌装过程中出现剂量不准确的情况。
五、温湿度控制措施
医疗厂洁净车间通常配备专业的净化空调系统,通过制冷、制热、加湿、除湿等功能来精确控制车间内的温湿度。空调系统中的空气处理机组会对送入车间的空气进行预处理,使其达到设定的温湿度参数。
安装高精度的温湿度传感器,实时监测车间内不同区域的温湿度数据。传感器将数据传输至监控中心,一旦温湿度超出设定的范围,系统会立即发出警报,提醒工作人员采取相应措施进行调整。
洁净车间的建筑围护结构对温湿度的保持也起着重要作用。采用保温性能良好的墙体材料和门窗,减少外界环境温度对车间内部的影响。
关于厂房洁净车间装修,欢迎您持续关注我们合景净化工程公司的网站,我们会为您持续讲解新能源电池洁净车间、电子光学洁净车间、生物制药洁净车间、医疗器械洁净车间以及食品日化洁净车间等施工流程、各项要求以及解读各类工业洁净厂房标准。
工程视频案例
PURIFICATION CASE
新能源电池案例
PURIFICATION CASE
电子光学案例
PURIFICATION CASE
生物制药案例
PURIFICATION CASE
医疗器械案例
PURIFICATION CASE
食品日化案例
PURIFICATION CA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