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药车间净化工程是保障药品生产环境合规的核心环节,科学合理的装修布局不仅能有效控制微粒与微生物污染,还可优化生产流程、提升效率、降低成本,从而确保药品安全有效与质量可控。
设计遵循GMP、FDA、EU GMP及《洁净厂房设计规范》(GB50073)等法规标准,通过物理隔离、压差控制与气流组织等手段,严格防控污染。同时,合理规划人、物、设备及废弃物动线,避免交叉污染,兼顾操作效率、维护便捷与安全健康要求。
一、洁净度等级划分
依据ISO 14644与GMP标准,结合产品工艺特点(如无菌/非无菌制剂),将车间划分为以下洁净区域:
A级区:高风险操作区,如灌装、胶塞桶、无菌装配区,通常设于B级背景的层流罩或隔离器中。
B级区:作为A级区的背景环境,适用于无菌配制与灌装等关键工艺。
C级与D级区:用于物料准备、称量、压盖、内包装等洁净度要求较低的工序。
二、功能分区布局
车间按功能划分为三大区域,形成由外至内的洁净防护层次:
一般生产区:包括外包装区、仓库(原辅料与成品)、办公区及公用工程区(空调机房、制水站、配电室)。
洁净区:作为核心缓冲带,涵盖工器具清洗存放、物料脱包与传递、人员更衣、称量分配、设备清洗及中间品暂存等功能。
高风险洁净区:位于洁净区核心,通常由C级区环绕,进行无菌配制、灌装、冻干等关键工艺操作。
三、关键区域布局设计
1. 人员净化流程
人员作为主要污染源,须经串联式更衣程序逐步净化:
C/D级进入路径:普通区 → 一更(换鞋、脱外衣) → 二更(穿洁净服、手消毒) → 气闸室 → C/D级区。
B/A级进入路径:在C级背景下增设“三更”,穿戴无菌内衣与外衣,经严格手消毒与风淋后进入。
2. 物料传递路径
物料需经净化处理方可进入洁净区:
原辅料/内包材:脱外包(一般区)→ 传递窗/物料气闸室 → 表面清洁消毒 → 备料间/称量室。
大型设备/工器具:经设备门或大型气闸室进入,配套设置清洗灭菌间(如双扉灭菌柜)。
3. 核心工艺区布局
无菌灌装线:灌封机、压塞机等核心设备置于A级层流下,B级背景支撑,布局需便于操作与维护,减少人员活动干扰。
称量室:独立负压设计,配备层流罩与除尘系统,防控交叉污染与职业暴露。
清洗间:邻近设备入口与使用点,防水防腐蚀设计,洁具专用存放,避免污染。
四、暖通空调与公用系统
1. 暖通空调(HVAC)
采用多级过滤(初效、中效、高效/超高效过滤器),确保温湿度、压差与换气次数稳定。
关键区域通过“一次回风+再热”等方式实现精准控制。
压差梯度维持10–15Pa,保证气流由高级别向低级别洁净区有序流动。
2. 公用设施
工艺用水:纯化水与注射用水管道采用316L不锈钢循环系统,杜绝死水段。
工艺用气:压缩空气、氮气需经除油、除水、除菌过滤,满足药典标准。
配电系统:插座与配电箱嵌入式安装,与墙面平齐,便于清洁维护。
关于厂房净化工程建设,欢迎您持续关注我们合景净化工程公司的网站,我们会为您持续讲解新能源电池洁净车间、电子光学洁净车间、生物制药洁净车间、医疗器械洁净车间以及食品日化洁净车间等施工流程、各项要求以及解读各类工业洁净厂房标准。
工程视频案例
PURIFICATION CASE
新能源电池案例
PURIFICATION CASE
电子光学案例
PURIFICATION CASE
生物制药案例
PURIFICATION CASE
医疗器械案例
PURIFICATION CASE
食品日化案例
PURIFICATION CA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