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多年的努力,特别是在核高基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支持下,我国的半导体产品体系不断丰富和完善,形成了全球最为完整的半导体产品体系之一。不仅在中低端半导体领域具备较强的竞争力,在高端半导体领域也摆脱了全面依赖国外产品的被动局面。国产半导体产品涵盖了数字、模拟、数模混合、射频、功率、计算、存储、接品等所有领域。中国半导体产品的发展已经走过了从无到有的阶段,正在向从有到好和从好到优的目标努力。
2021年在半导体产量、出口保持高增长的同时,中国半导体行业中上游对外依赖度高的问题仍然存在。2021年中国只有16%半导体是从国内采购,要在2025年完成70%的芯片自给率,道阻且长。近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2021年国内集成电路的产量数据。2021年12月份,国内共生产半导体299.4亿块,同比增长1.9%。2021年1-12月份,国内共生产半导体3594.3亿块,同比增长了33.3%,是上一年16.2%增长率的两倍多,也高于全球半导体产业增长率25.1%。
基于这个数据,韩媒表示,在2021年,中国半导体产能可能已经超越欧洲和日本,排名全球第三,仅次于美国、韩国了。2021年中国半导体产业确实发展相当快,像长江存储、长鑫存储这两大内存基础,均在2021年拿下了全球3-4%左右的份额,让国内减少了大量的内存芯片进口。
另外像中芯国际的产能、营收也是不断的提升,还有紫光展锐在全球手机芯片市场,也达到了10%左右的份额,疫情期间取得这些成绩是极不容易的。在芯片长期短缺的情况下,中国正努力提高产量并推动半导体产业的自给自足,产出的增长也表明中国保持与全球供应链一体化的努力正在取得成效。
海关总署公布了2021年我国的进出口情况,其中关于半导体部分的数据,受到了业内的关注。根据海关总署数据, 2021年我国进口半导体6355亿个,同比增长16.9%,而进口半导体的金额约4400亿美元,同比增长25.6%左右。进口半导体的金额占所有进口金额的16%,也就是说每进口6块钱的商品中,就有1块钱是半导体,这个比例还是相当高的。2021年我们出口半导体为3107亿个,同比增长了19.6%。而出口半导体金额为1538亿美元,同比大涨了32%。半导体出口金额在商品出口总额中占4.6%。
根据近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22年3月份中国集成电路产量285亿块,同比下降5.1%,第一季度总产量为807亿块,同比下降4.2%。这是自 2019年第一季度该国芯片产量下降 8.7% 以来最糟糕的季度表现。
对于中国国内一季度集成电路出现同比下滑的原因,彭博社认为,主要是由于消费电子产品需求疲软以及包括上海在内的部分地区因新冠疫情引发的封锁,导致一些大型集成电路制造商难以获得零组件,从而影响了产量。
今年3月下旬,上海由于新冠疫情爆发,为防控新冠疫情传播,采用了严格的封控措施,导致人员流动及物流受阻,上海当地的晶圆厂中芯国际、华虹等虽然都进行“闭环”运营,但是依然受到了一定的影响。此外,由于疫情影响,苹果以及中国本土的头部智能手机厂商在3月下旬也都纷纷削减了出货目标。传闻苹果iPhone削减了超过400万部订单,而中国各大安卓手机品牌则累计削减了1.7亿部的订单,这也使得对于上游的芯片需求的降低。
今年3月,国内集成电路产量同比下滑了5.1%,相比整个一季度的4.2%的下滑幅度进一步加大,这也反应了3月国内集成电路产量确实受到 了比较大的影响。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从国内集成电路出口数据来看:今年3月国内集成电路出口量232.9亿个,同比下降0.1%。今年一季度国内集成电路累计出口量702.8亿个,同比也下降了4.6%;今年3月国内集成电路出口金额13504.3百万美元,同比增长0.2%。一季度国内集成电路累计出口金额38674.3百万美元,同比增长了23.2%。
从国内集成电路进口数据来看:2022年3月国内集成电路进口量483.6亿个,同比下降0.2%。一季度国内集成电路累计进口量1403.1亿个,同比下降9.6%;2022年3月中国集成电路进口金额38359.2百万美元,同比增长0.1%。一季度国内集成电路累计进口金额1403.1百万美元,同比增长14.6%。
从这部分数据来看,今年一季度国内不论是集成电路的进口量及出口量都出现了同比的下滑,虽然进口及出口的金额出现了较大的增长,但这可能要归功于芯片价格的进一步上涨。
近日外资投行摩根士丹利发布的报告指出,因芯片短缺导致汽车公司降低产量预期,但传统面向消费者的产品,包括个人电脑、智能手机和智能硬体的需求开始出现急剧下降,有可能将导致芯片供应出现过剩危机。
报道称,目前的情况已经与一年前完全不同,当时90%以上的终端市场面临供应不足,而现在仍然存在供应限制的市场已不到19%。特别是自今年3月以来,由于俄乌冲突、全球通货膨胀、中国上海等地疫情爆发影响,头部的智能手机厂商都在大幅削减全年出货目标。
市场调研机构Canalys今天发布的2022年第一季度的全球手机市场报告也显示,因为经济状况不佳,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下降了11%。
由于终端需求减弱,这也使得其对于芯片的需求也开始减弱,供应紧张情况也得到了进一步缓解。随着供应链的缓解,交货时间正在缩短。当中芯片需求达到颠峰值开始回落,晶圆代工厂的议价权也正在削弱。
在第一季度的成绩单中,集成电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速超过60%,两年平均增速均超过19%。但我国集成电路的出货量却迎来下行。据中国统计局数据,中国今年前三个月集成电路产量下降了 4.2% ,这是自 2019 年第一季度中国集成电路产量下降 8.7% 以来最糟糕的季度表现。
中国集成电路产量的下降与三月以来中国芯片最重要的地区上海的疫情关系十分密切。上海几乎拥有着中国电路最完整的集成电路产业布局,拥有半导体龙头企业如,中芯国际、华虹国际、沪硅产业、上海微电子、复旦微等等国产半导体公司。
而上海疫情切实地诠释了何谓牵一发而动全身,这也是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不够均衡带来的负面影响,而这也就显示出打破各地区壁垒的重要性。如今,在疫情影响下,地方政府财政压力变大。因此,地方存在通过人为制造各种封闭小市场、自我小循环,从而稳住税收和财政的心理冲动,这可能会导致地方利益干扰国家利益。
统一大市场与半导体有关吗?
《意见》指出,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支撑和内在要求。
从定义上看,全国统一大市场至少应该包括几个“统一”,包括政策统一、规则统一、待遇统一。如果这些“统一”能够实现在半导体市场上,那么可以肯定的是对于半导体初创企业,他们获得投资的机会将会更加地均等,有利于真正的技术企业突围。
对于半导体产业来说,目前我国半导体市场的情况是几个发达地区明显优于其他地区。各地政府为了扶持自己的企业,可能会选择性的忽视本地企业的实力。而这些企业在扶持之下成为了本地税收的主要来源,地方政府也会在各种竞标中更倾向本地企业。
而这种恶性循环对于本地政府极其没有性价比,也让一部分企业钻了空子。即使已经倒闭了,却靠着地方政府的“输血”,苟延残喘。
例如成立于2017年的武汉弘芯半导体项目,从2017年到2018年,弘芯连续两年是湖北省最大投资项目,也是2018年和2019年的“省级重点建设项目”。然而弘芯的注册资金20亿元中,只有武汉临空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兑现2亿元的投资承诺,大股东北京光量蓝图科技有限公司实缴资本为零,并未兑现18亿元的投资承诺。
对于地方政府来说,在集成电路成为重点发展产业的方针之下,发展半导体已经不仅仅是为了当地的GDP了。这种稍显狂热的投资,更像是地方政府对未来的押注,赢了就能从本地走出下一个“台积电”。但事实上,狂热的投资带来的是千疮百孔的烂尾项目。对于像半导体产业这样需要高资本投入、长时间看到效果的产业,地方政府更需要懂得尊重行业规律,仅仅依靠政策优惠去发展是远远不够的。
半导体产业怎么受影响
《意见》中提到统一大市场的重要一步是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中国作为人口大国,拥有着超大规模的市场,对半导体产业来说也有着丰富应用场景。在这种旺盛的需求下,创新成为半导体企业的竞争力。而市场需求成为引导半导体公司技术发展的角色后,自主创新成果市场化应用的体制将发展的更加成熟,将鼓励半导体产业链的健康发展。
此外,意见还提到要完善科技资源共享服务体系,鼓励不同区域之间科技信息交流互动,推动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加大科技领域国际合作力度。半导体产业作为全球化程度最高的产业之一,开放的科研环境将加快中国半导体产业技术向国际一流水平看齐。
2022年2月,北京市政府批准、北京市教委立项成立集成电路高精尖创新中心。该中心依托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共同建设,联合北京市集成电路产业重点单位开展深度合作。如果这样的中心,可以对接更多的国际公司和高校机构,势必会加速中国集成电路技术的向前迈步。
同时,统一大市场对半导体行业的影响还会表现在政府对原始创新和知识产权的保护。半导体产业是目前世界上所获专利最多、专利纠纷最为集中的领域之一。对于成熟的半导市场来说,各大公司之间的竞争已经发展成为专利之争。显然对于知识产权的保护,也是为半导体产业发展建立良好环境的关键一步。
工程视频案例
PURIFICATION CASE
新能源电池案例
PURIFICATION CASE
电子光学案例
PURIFICATION CASE
生物制药案例
PURIFICATION CASE
医疗器械案例
PURIFICATION CASE
食品日化案例
PURIFICATION CASE